2022年9月8日,“2022智能傳感產業技術交流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計量協會、航空工業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指導,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器專業委員會主辦。共有來自中國計量協會智能傳感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智能傳感專委會”)的會員單位代表及智能制造、計量測試、芯片研發、汽車制造、物聯網等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相關單位200余名專家代表現場參加此次會議并進行交流分享。

圖片

會議現場

會議通過領導致辭、主題報告等環節,圍繞智能傳感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等進行交流探討,分享傳感器科技、產業和應用的最新成果。航空工業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趙印明,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智能傳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新民,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出席會議并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大會由智能傳感專委會主任委員廖理主持。

圖片

主持人 智能傳感專委會主任委員 廖理

航空工業計量所副所長趙印明在致辭中表示,智能傳感產業是支撐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產業,大力推動智能傳感產業發展是大家的共同期盼。組織技術交流是技術成果轉化轉移的前提基礎,積極促進智能傳感技術共享是我們的重大責任。航空工業計量所是鏈接行業企業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服務大家的平臺作用是我們的初心使命。

圖片

航空工業計量所 副所長 趙印明

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智能傳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新民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傳感器產業已經成為支撐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基礎產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進程和深度跟傳感器產業技術創新水平、產品供給能力等因素息息相關。智能傳感專委會將繼續秉承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宗旨,在促進智能傳感行業的技術進步、推動智能傳感行業企業及機構健康發展的同時,積極發揮協會的平臺優勢和作用,助力智能傳感產業向前發展。

圖片

原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智能傳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劉新民

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在致辭中表示,數字技術應用正為世界帶來一場革命。工業、健康、氣候、社會,從無人駕駛汽車到物聯網,從未來的自動化工廠到可再生能源與智能電網的整合,方方面面的領域無不見證著數字化轉型對我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計量對于這場數字化革命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復雜且動態的工業和社會過程,需要新的計量學評估大型傳感器網絡、支持數據和元數據標準,為人工智能輔助算法提供質量保證等等用途。中國計量協會將繼續堅持黨對計量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計量發展的正確方向,把計量事業深度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推動計量事業邁上新臺階。

圖片

中國計量協會 理事長 吳方迪

大會主題報告環節,邀請了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航空工業計量所副所長韓義中、北京康斯特儀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維利、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任重、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沁、江蘇東華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亮、久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衛東、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陳歡磊博士作大會主題報告。8位專家就數字時代計量發展趨勢、芯片研發及傳感器應用與研究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分享與探討。

圖片

吳方迪理事長作《數字時代計量發展的新趨勢與新應對》主題報告

2022年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數字時代的計量”。數字經濟是發展大趨勢,計量事關數字經濟發展大局。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的報告主題是《數字時代計量發展的新趨勢與新應對》。吳方迪理事長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解讀國際國內計量發展趨勢與科學計量目標安排,指出了數字化轉型對計量需求。報告從數字時代計量新形勢與新挑戰、科學謀劃與布局和應對數字化轉型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重點分析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計量面臨的四個挑戰,包括國際單位制(SI)新變革、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國際計量戰略新趨勢和國家戰略發展新要求。

圖片

韓義中副所長作《計量業務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思考》主題報告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通過數據科學治理、數據平臺建設、數據分析與建模,把數據變成服務,使技術和管理等各類數據能在企業內順暢流動起來,為企業決策快速提供支持,提升管理效能,推動技術創新。航空工業計量所副所長韓義中以《計量業務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思考》為題,介紹了對計量數字化轉型的認識,通過典型案例闡述了對計量業務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探索,提出了計量業務領域數字化轉型所面臨的五大緊迫問題。

88.png

姜維利董事長作《高精度智能壓力傳感器及在智能儀表中的應用》主題報告

藝要精,貴在專。康斯特自199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壓力、溫度、過程信號校準測試產品。北京康斯特儀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維利作《高精度智能壓力傳感器及在智能儀表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他介紹了高精度壓力傳感器的型號和主要性能,以及在實地場景中的應用情況。并分享了隨著康斯特市場的擴大、傳感器的進化以及與更高程度的自動化需求變化,康斯特是如何專注品質不斷創新和發展的。

99.png

任重總工程師作《激光雷達呼嘯而來》主題報告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通過主動發射激光(探測信號)并探測激光回波(反射信號),通過精確計算光的飛行時間(tof,time of flight)來獲得距離,再通過持續掃描得到周圍三維點云數據的傳感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任重分享了《激光雷達呼嘯而來》主題報告,他從2022車載激光雷達元年、高階感知需求和車載激光雷達三個方面展開,深入淺出的講述了車載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展望。

10.png
劉沁副總工程師作《硅基壓力傳感器發展及工業測控用高精度硅基壓力傳感器展望》主題報告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眾多感知技術的加持,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便是傳感器。工業傳感器為智能制造和工業自動化提供了可能。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沁的報告主題是《硅基壓力傳感器發展及工業測控用高精度硅基壓力傳感器展望》。他從中國傳感器發展之路展開,通過梳理高精度硅基壓力傳感器的技術特點和研究方向及工業傳感器的應用場景及未來發展方向,講述了我國工業傳感器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展望,并對新形勢下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提出重要建議。

1111.png
焦亮副總經理作《超低頻振動傳感器研究、工程應用及計量溯源方法》主題報告

振動對于大多數的工業機械、工程結構及儀器儀表是有害的,它們常常是造成結構疲勞和惡性破壞的直接原因。其中,低頻振動危害更大。然而,振動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如工業上常采用的振動傳輸、振動篩選、振動研磨、振動拋光、振動疲勞機和按振動理論設計的測量傳感器、地震儀等。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建筑、精密機械、水電工程、航空航天、國防應用等領域都不斷向著大型、高速高效和自動化等方面發展,需要分析處理的振動問題越來越重要。如何準確檢測機械振動,并有效地抑制振動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江蘇東華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亮報告主題是《超低頻振動傳感器研究、工程應用及計量溯源方法》,他從振動傳感器研究依據、研究內容及方案、工程應用案例和計量溯源方法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1212.png

劉衛東總經理作《壓力、電流、溫濕度等領域傳感器信號調理芯片情況介紹》主題報告

在物聯網這個智能感知時代,傳感器是物聯網技術的基石。而在傳感器系統中,為了能夠得到精確的數據,需要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補償和處理。傳感器信號調理芯片正是對傳感器信號進行調理的一種技術。信號調理芯片是一種將難以通過常規方法讀取的信號轉換為更容易讀取格式的器件。北京久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衛東分享了《壓力、電流、溫濕度等領域傳感器信號調理芯片情況介紹》主題報告,他表示雖然信號調理是集成電路設計的一個小門類,但地位重要,久好電子旨在解決國內傳感器廠商無芯可用的現狀,直接幫助國內傳感器廠商做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傳感器。他還介紹了北京久好集成電路產品分類及產品的特點和優勢等。

1313.png
陳歡磊博士作《ADAS試驗典型交通參與者的RCS估計與合成》主題報告

傳感器是智能網聯汽車構建感知能力的基石,感知系統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前提和基礎。仿真測試可以應用于產品研發到量產的各個階段。在算法研發階段,可以通過仿真測試進行系統及各子系統的算法聯合調試或獨立調試;在量產階段,可以通過仿真測試來保證開放道路測試時的安全性。因此開展對感知系統的精確測試是智能駕駛技術落地的技術保障。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陳歡磊博士分享了《ADAS試驗典型交通參與者的RCS估計與合成》主題報告。她介紹了上海汽檢在機動車智能化方向的檢測能力的前瞻布局,通過講解毫米波雷達測試評價方法,雷達仿真中的RCS,RCS的測量和特性以及多散射中心合成法仿真RCS實驗來介紹基于毫米波雷達的自動駕駛功能研究發展情況。

智能傳感器作為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基礎,是助力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核心,不僅推動了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也推動了產品的智能化發展。“2022智能傳感產業技術交流會”集結智能傳感領域相關知名專家,參會代表和專家共聚一堂,探討領域國際國內前沿動態,共享領域研究成果,有利促進了智能傳感領域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會議取得了圓滿的成功。